广州一个半小时7公里的徒步体验......
2018-06-30 | 七仔日志 | 欧阳七仔 | 3487°c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个习惯,喜欢在陌生的城市(或者是城市陌生的地方)徒步穿行,可以看到平日里匆忙上下班之外的不一样的风景:风光靓丽的CBD,人潮涌动的集市,显得杂乱的棚户区;运气好,还能遇到一两条恶狗,需要和其斗智斗法一番才能安然离开。最最重要的是,喜欢那种街角一转,看到熟悉街角,发自内心的惊喜之感喷涌而出,不由得发出一阵叹慨,“哦,原来这小巷传过来就到了这”。
看市井百态,其乐融融;徒步思量,妙不可言;最重要的是还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公司要开会,离总部最远的湛江办事处的同事周磊趁着周末赶了回来;由于路途遥远,周末就暂时逗留了下来;也正是由于路途遥远,周被我们称为“封疆大吏”,不用打卡上班,充分的完全的自由,只要月末年末能够交出令领导满意的业绩答卷,日子可谓是悠哉悠哉。这也的确考验人的自律性,没有了鞭策,稍不留神“诸侯国”就会土崩瓦解。
不知是什么由头说起了广州塔(小蛮腰),都表示去过,但都不是晚上去的,越说越兴奋便提出晚上去周遭走一走。换做是来广州旅游三五天的朋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前去,肯定都是兴致盎然的。然而对于我们而言,第一,不是在广州只待三五天;二来,已经白天去过一次,并且在每晚跑步的时候都能够远远望见塔尖。人们对待景色,一贯是舍近求远的,正是这一脾性,旅游业发展至迅速,让人惊叹不已。SO,仍然按照常规的方式前去,自然失去了绝大部分兴趣。索性,提出,徒步前往。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查百度地图,整个行程长达7公里,步行时间在1小时50分钟左右。平日里跑步时看到的近在咫尺的广州塔,却还是相距了七公里的距离,着实吃惊了下。不过由于历来有喜欢在陌生地方徒步的癖好,这点距离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说干就干,周六的下午,五点就吃晚饭,早早的出发了。
高架桥旁的铁网
一路走来,沿着仑头,穿过北山,盯着还未完全下山的红日,徒步开始了。走出800米的样子,汗水就开始顺着脸颊滴落在人行道的灰色地砖上,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对路况不熟悉,即便有百度地图的帮忙,也还是遇到了走错路的窘境。有一两小段,不得不走回头路,绕回原来的规划路线上去。要不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个性,打死也不会走回头路的。
接下来便是穿过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城中村,也穿过沿河岸的林荫小道,也穿过了好几所高校,看到了校园里独有的青春气息……
林荫小道
图书馆一角
城中村生活的人们,还在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业,给七仔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广东人(当然可能是外地人,此处姑且都称为广东人)对场地的利用之充分。大则上百平方的底楼,小则十几平方的小间,甚至是已经拆了一半的棚户区,在另一半都还有机器在轰鸣作响。有一句话叫,到了广东才知自己钱少(到了北京方知自己官小),大抵就是靠这样的勤劳和活泛造就的。广东人,不得了……
林荫小道,没得说,很安静,不时还有一阵阵凉风袭来;这宁静,不时有骑着小黄车,嬉闹的三三两两的学生们给打破。随着青春的身影消散在逐渐暗淡的暮光中,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
有一点,是煞风景的;那就是河水。灌入珠江,汇入大海的河水,不再清澈,这应该是广州和深圳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并且,河水表面还漂浮着层层油污。据周磊说起,这要是被查处出来,污染源在哪里,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希望,经济越来越发展的广州,能够在环境治理特别是河流的治理上再多下一些功夫。
照片上已经看不出油污,只剩下了彩霞
还有一处比较有趣的地方:河水水位下降,在一段长达400米的河段淤积上,靠满了废弃的旧船只。可以算得上一番独特的景致,也透露出一丝破败,一艘艘废旧船只仿佛在跟南来北往的人们诉说着过去辉煌的渔火烟波。此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于是博主给其命了一个略显悲壮的名字:葬船港。
废旧船只
天色越来越暗,商户们、住户们的灯光稀稀拉拉的点亮了。白天到夜晚的交接,正式开始。博主和朋友也离广州塔越来越近,1.5公里、1公里、0.5公里……
华灯初上,车水马龙
黑白交接速度之快,乳白只在一闪之间。反应过来已是万家灯火。
高耸入苍穹的小蛮腰
不愧为广州地标,人山人海;到达塔底,目的已经达成。至于登塔,还是以后有机会和妹纸一起,才更有感觉吧。吹吹江风,折返回府。一个半小时,城市之间的7公里徒步穿行,不一样的体验!